兄弟相愛撼山河的心得

讀後心得一:兄弟相愛撼山河

ü          P.14

沒有人知道這個制度起源於多古老的歷史…沒有人能理解那些號稱古老文明、智慧結晶的…所以奴隸制度,幾乎被畫為勝利與權力的象徵…有八個年輕的基督徒…掙斷了罪惡的奴隸制度…。

作者理直氣壯的評論古人對奴隸制度的放縱,但從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5章第13節:「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確實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第16章第6節:「亞伯蘭對撒萊說,使女在你手下,你看怎樣好,就怎樣待她罷。於是撒萊苦待她,她就從撒萊面前逃走了。」;以及對照之後驗證耶和華的話的出埃及記第1章第11節:「於是埃及人派督工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第12~14節:「只是越發苦害,他們越發增多,越發蔓延;埃及人就懼怕以色列人。埃及人嚴嚴的使以色列人作工,使他們因作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作磚,是作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嚴的待他們。」

從聖經裡的創世記和出埃及記中可以看出奴隸的由來已久,而且在出埃及記中更是清楚的描述出埃及人是如何的苦待以色列人,因此作者筆下的這八位年輕的基督徒在我的眼下可說是有可能是耶和華派他們來終止人類變本加厲的罪惡的奴隸制度。

 

ü          P.17

過度的美化學生與老師親近,老師們把好的教出去,卻把人格上不好的東西也在無意間倒了出去。

道德經第27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可以將作者筆下認為不好的情形做個扭轉,老師不良的一面正好是學生們的借鑒。

 

ü          P.18~24

18頁和第24頁都寫出了「虛空」,傳道書中正是這麼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早已感受到了「虛空」的滋味為何,為此當他爾後因信仰而成為了基督徒之後,才能感受到他要為何而做、怎樣去做的「真實」。

 

ü          死屍法案與伍子胥刨墳鞭屍

伍子胥為報楚平王滅家之仇而逃奔,最後投靠吳國,率其兵力而攻入楚國,因找不著現任國君楚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曾是至交好友的申包胥評說:「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音ㄌㄨˋ,侮辱之意。)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司馬遷在〈伍子胥列傳〉文後說:「怨毒之於人甚矣哉!」

雖然伍子胥的滅家而亡出楚國的遭遇,受到同情,但其侮辱死人的行為亦受人批評。死了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可以在乎自己的屍體如何被處置,但其家人等是仍然存在的。

 

ü          道德提升法案

菲茨威廉(William Wentworth Fitzwilliam)說:「…假如國家當權者講道德,看吧!國家的財富立刻如泡影消失。」

以聖經列王記所記載的所羅門王的事蹟,則是可以反證這句話的不實在。作者提到的「陽光協會」似乎就是幾年前民進黨、國民黨在爭執的「陽光法案」的前例。

 

ü          P.48~49

竟然有人敢碰這個六千年來…竟是來自「聖經」。…威伯福斯大聲疾呼:「…聖經說:『不可殺人。』…必須回到我們的良心與公義的法則…聖經。」

聖經說:「不可殺人。」但是舊約裡好多章節都在殺來殺去,耶和華為使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最終殺了所有埃及人的長子《出埃及記第11章第5節》;摩西見到以色人的敗壞,要信守耶和華的各人殺自己的弟兄、同伴和鄰舍。《出埃及記第32章第27節》…但須清楚舊約裡是為何而殺。

然而,如果威伯福斯等人在18世紀所做出的貢獻,被基督徒們積極傳教的聖經有被正確的回應,也不致於在19世紀發生一連兩次的世界大戰。反觀環球時報曾經刊載的『《道德經》曾風靡歐洲 啓發西方哲學家』一文,甚至從電腦網路中查詢道德經與世界大戰的相關文件,一再顯示沒有積極推銷的道德經竟然在經書語言翻譯排行榜中只落後於聖經。

以下是上述文章中的一隅:但是由於當時歐洲的文化並不普及,加上印刷、出版技術的現實限制,使得老子思想基本局限于歐洲的學者和文人圈子裏,廣大民眾對於老子及其思想仍然不甚了然。真正讓整個歐洲民眾認識老子、瞭解其思想的契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引發的歐洲文化危機。…1919年,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羅蘭寫信給印度詩人泰戈爾,信中他心情沉重地指出,歐洲文化的弊病已經十分深重,如果不汲取東方文化的精髓,不將東西文化融於一爐,就不足以言自存。也是在這一年,梁啟超到達西歐參觀,當梁啟超向西方友人說起孔子、老子等中國傳統思想時,那些友人聽後都跳了起來,埋怨他「家裏有這些寶貝卻藏起來不分給他們,真有些對不起人」。

 

ü          P.76

威伯福斯答道:「那麼所謂的自由辯論是什麼?就是給對方一個公平的機會,來表達他的竟見,不是嗎?」

這幾句簡短的答辯不論是在當時或現今都很有用,台灣現在的總統選舉、縣市長選舉的候選人都要經過電視辯論,就是給所有參選的人不論黨派、是否有錢都可以透過公共媒體、同一時段進行公平的交互答辯。

 

ü          P.80

應該用公平的眼光去看事情,尋求公義,而非以狹隘的眼光去歧視異教徒,或在公眾的事情上特別偏頗自己的宗教。…不怕異教徒與無神論者的挑戰,因為他得勝與否在乎神。

        威伯福斯在這裡表現出不以自己的宗教而傲慢,實為眾多基督徒所應效仿的對象與言語。身邊有位基督徒的朋友,早年學過太極拳、看過易經、道教傳書,然而自悟不透,一直讚美耶蘇的愛是其他宗教所不能及的。汝等豈能說其他宗教沒講愛就沒有愛的表現嗎?就將其他經書完全視為無稽之談了嗎?

 

ü          P.92

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監獄的人性化是要發展成一種「新社區」,給予犯人在社區內有高度的自治。…當犯人監獄的佈置、政策符合犯人的利益,犯人的行為就會改變。

        從現在來看當時邊沁所提出的想法是正確且遠瞻的監獄法案,而且有許多佛教的法師進入監獄輔導受刑人,不僅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安慰,也使得出獄後以正常的心態重新回到社會,安心的找尋正當、安穩的工作。而且威伯福斯在歲月的流逝中,早已忘了他在大學時期的放蕩生活、品格低下。是誰強拉他去聽法案的辯論而啟發他當議員?是他的朋友,皮特(William Pitt)。是誰點醒他如此的不明真理?是他的劍橋大學教授,米納爾(Isaac Milner)。請問如果沒有這些人,威伯福斯會改變嗎?作者筆下的威伯福斯還是這位威伯福斯嗎?威伯福斯說:「…除非一個人的生命有屬靈的改變,不然他心裡是沒有行善動力的。」若威伯福斯沒有遇到會改變他一生的人,他也很難去改變原來的自己吧。

 

ü          食品漲價限值政策

這裡所提到的農業學家─揚,遇到許多的挫折與失敗又關閉農場,仍然不放棄初衷,再以15年的時間走遍歐洲大陸。這種貫徹始終的信念,實在令人折服,而期農村水利規畫,不僅前瞻,更使得歐洲的農村風景是重要的旅遊景觀之一。瓊瑤的名作「一簾幽夢」亦選擇了許多歐洲景色作為寫作的素材。

 

ü          P.101

厄斯金(Thomas Erskins)根據這種來自聖經創世記二、三章,上帝對人類最初起源的法理觀──「能夠分別善惡下的不法行為,才是罪行」。

聖經第2章第9節:「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也好作食物;園子當中有生命樹,還有善惡知識樹。」第2章第17節:「只是善惡知識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第3章第5節:「因為神知道,你們喫的日子眼睛就開了,你們便如神知道善惡。」第3章第21節:「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

        這裡就像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一顆純真無知的赤子之心混混沌沌,不知道善惡為何物,然而身邊的人總是會教導他何為善、何為惡,叫要他明辨善惡,然而世人真能有靈明之能教授善惡、明辨善惡的本領嗎?於是乎不明事理的善惡之爭就一直在人類的歷史上扮演重大的角色了。

 

ü          P.106

他提出整個事情的關鍵在:「國王到底有沒有權力要求議院為他自己制訂法律?」…

厄斯金不僅不畏高權者與眾多攀炎附勢者可能的陷害,更加能夠直指君王憲制體的在立法上的辯論點,又有能力將此灰階地帶妥善處理國王沒有明顯合理的離婚法。

 

ü          P.110

他以銳利的觀察力看出擠牛奶的女工不受天花的侵襲,而發現牛痘。

一句話:萬物靜觀皆自得。

 

ü          特拉法加角之役

道德經第69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拿破崙所率領的法軍只是一昧的要稱霸梟雄,一直使得各國不得安寧,納爾遜(Horatio Nelson)所領的英國海軍乃是捍衛家園所不得不行的反抗作戰,此一戰之勝利而應道德經的「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ü          P.149

接下來是史蒂芬最高明的一著棋,他建議這個法案不要由威伯福斯來提。

        我認為這個理由除了在書中作者接著陳述的事情之外,也可以說有些老頑固一看又是威伯福斯這個擇善固執的老傢伙跑出來舊案重提,一眼就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就是不想讓他通過法案,看看這傢伙又能耍出什麼樣的花招。讓別人來提,一開始就使得對方卸下了第一層的心防,更令對方有點掉以輕心,爾後的推動就較容易些。

 

ü          國際外交與基督徒倫理

道德經第61章:「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我認為這比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所引述的:「這才符合耶穌所說:『施比受更為有福』…」,更好。如果邦國之交能一直謙遜往來,不論古今、東方、西方皆可相安無事。

 

ü          P.180

而要用做生意的眼光去看敵國,…這麼擅長外交的人,一生卻沒有自己的朋友,到了晚年老覺得每一個人都想陷害他,最後成為精神病患而自殺。

        一是應證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二是在說明歷史上有一位擅長外交的人卻不懂得如何搞內交。

 

ü          P.183

威伯福斯…,一下子對前面充滿信心盼望,一下子對廢奴行動又沮喪萬分。

參照P.145,他在日記中寫道:「爬過了一座阿爾卑斯高山,橫在前面的又有一座,到底未來還有多少困難的高山?」。可見他的情緒是日積月累的,一望無際的波折起伏,他對上帝的堅信一直受到考驗。

 

ü          與統一神靈派的論戰

威伯福斯的辯論是不僅非常精闢,而且可以引用於道德經的辯論。但是「以免上帝刻在他們…心靈上的不檢。」這段實是有些傲慢,不應說出這樣的辯論話語。最末的:「一個人批判聖經,其實也在批判他最深的自我。」實在難有客觀依憑,這很容易令人覺得那是他個人的信仰所產生的偏見性的批判話語。

 

ü          一場流行霍亂

這最後的一個環,竟是由霍亂的流行,再連接上聖經出埃及記裡的法老王國的歷史,不免令人一看生笑。聖經、耶穌基督的語錄就在這天災地變之下而受人相信與重視,比威伯福斯的為人還要有用,比傳教士幸苦幾十載還有用。

ü          虛空與真實 【補P.18~24

虛者,假也,至終無存是也。空者,可引道德經第34章「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雖無則有,就現代科學的真空技術中亦說真空並非真的空無一物,而是相對的真空,而到達極高的真空度時又會有離子的流動。虛空若以通俗的言語說之,所言之語、所做之事、所得之物、所屯之貨皆是曇花一現,經典之語錄與事蹟或可萬世流芳,然而這可聽、看、摸的肉身可不能活動萬世。人,只能享受現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而真實的感受只有在得明道理之後的當下,在心境平靜時才能知道活在當下的真實。簡單來說,我的真實就是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儘可能做對的事並盡心去做。

 

ü          自由辯論 【補P.76

我現在擔任通訊聯誼會的會長,在會議中我不僅讓所有代表能述說出他的想法,甚至有人和我的想法大相庭徑,牛頭不對馬嘴的和我爭論下去,我也是讓他有個公平的機會,來表達他的竟見,沒有任意的以會議主席的身份來強制他不得發言,只要會議能夠順利繼續進行並能達成議事成果,我就不制止。

參加好幾次社團的聚會,有時辯論到聖經中有所爭議性的文義時,我就不能自由的與其辯論,若我不識人眼目的與其雄辯很可能會被認為是撒旦的使者,若以老子的道德經與之辯論,一來不了解,二來斷章取義,三來曲解道德經之意。說不也會有人覺得我在胡攪,又無法向我明辯以使我完全的信服他們所說的真理。每次都口出愛是永恆、包容等等,卻是無法容下老子與道德經,甚至有一口認定它與聖經的意義不同,除了聖經之外,其他的什麼都不是。上帝啊,為何我所認識的您的基督徒沒有深入理解我在聖經中所看出的疑問與關鍵詞句?上帝啊,難道就是有人讀了聖經之後就不曉得自己有時就以它來自以為是了嗎?上帝啊,難道您真的是完完全全的獨厚亞伯拉罕及其後代子孫,就不公平地對待在中國上古時期也對您相當敬重的黃帝、堯、舜、禹及其後代子孫了嗎?就我所知的、我所信的您─上帝,您是公平、公正、公義、自由的源頭。

本篇發表於 圖書。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